“15年的变化竟然如此之大,现在浙江的乡村比景区还美,这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的福气啊!”参与2次大型航拍活动的摄影师老徐翻看着新拍摄的美丽乡村影像,激动不已地说。近日,《再瞰诗画浙江》大型电视航拍活动启动,这是继15年前大型专题片《飞越浙江》后,航拍团队再次俯瞰浙江省11个地市的山水大地,探寻“诗画浙江”的发展变化。
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瑰丽篇章,是从15年前开始叙写的。2003年,浙江省委作出实施“八八战略”重大决策部署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要进一步发展浙江生态优势,在全省启动了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。十余年来,浙江历届省委、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、一任接着一任干,全力推进乡村环境整治,构建美丽乡村,取得显著成效,也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去年,在“万村景区化”工程实施的助推下,浙江旅游产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,成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动能。如今,环境美、产业旺、文化兴的美丽村庄景区在浙江遍地开花。万千浙江儿女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绘制的蓝图,在建设宜居宜游美丽乡村的道路上昂首前进。
千村美景皆画卷,“美丽经济”焕活力
时值深春,地处四明山麓“心脏”地带的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李家坑村忙得热火朝天。前几日,村党支部书记李红伟天天挽着裤腿、脚踩黄泥,指挥村民推进牌楼和绿化施工,“趁着暑假旺季到来之前,咱得抓紧搞建设。”
闲步李家坑村,一座座明清建筑风格的通转四合院遍布村落,屋与屋之间是高耸的马头墙,台门上镶嵌的砖雕门匾,字迹清晰、图案精美。村民们都认为,环境整治好了,公共设施建起来了,文化氛围浓厚了,游客自然而然就来了。
同样满目春色的还有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。余村三面青山环绕,入眼皆是绿意。凌空俯瞰,连绵翠竹将全村勾画成一片舒展的硕大绿叶。村里最大的农家乐春林山庄经营者潘春林说,平日里村口的大巴车一辆接着一辆,大家早已习惯了这样热闹的场面,农家乐、民宿、土特产商店等一年比一年多。
已经建成3A级景区的杭州市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内,一栋栋崭新的徽派风格3层楼房依山而建,与村景融为一体。十余年前,这里曾交通闭塞、臭气弥漫、污水横流,年轻人纷纷离乡谋生,村内多数为留守老人和孩子。村民姜祖海说:“以前从没想过,在家乡的好山好水里足不出户就能挣到钱,现在我和老伴靠经营农家乐,赚的钱不比城里白领少。”
在这片充满江南韵味的土地上,这样的“变化”每天都在发生。2003年6月启动的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提出要花5年时间,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,把其中1000个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。15年来,从“空心村”变成“旅游村”、从“贫困村”变身“文明村”的例子不胜枚举,山乡村寨、海岛渔村、水乡新村等各具特色的村庄不断涌现,为全省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稳扎稳打十五载,“千万工程”促转型
安吉余村今时今日的“绿色蜕变”,离不开十几年前县里一个重大决策——关停矿山,走“生态立县”道路。
20世纪90年代,余村曾是安吉最大的石灰岩开采区,最多的时候村里有3家大型水泥厂,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高达300多万元,而关停矿山后,这个数字骤降至20万元。“虽然收入低了,却换回了蓝天碧水的好环境。”村民们回忆说,“我们到现在仍清晰记得习总书记2005年来考察时称‘关停矿山是高明之举’,这给咱们村民注入了一剂‘强心针’,坚定了我们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。”
在此后的10多年里,余村百姓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彼时提出的“两山”理论。全村以创建“生态旅游村”为目标,通过产业调整、村庄规划、环境美化以及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等举措,持续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。现在村里不仅建起了文化礼堂、便民服务驿站,还有了电影院等娱乐设施。农民通过卖土特产、开农家乐脱贫致富,真切感受到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真谛。“美丽经济”已成安吉的靓丽名片,10多年来,安吉年财政收入从6亿多元猛增至60多亿元。
像余村这样的转型案例在浙江还有很多。杭州市桐庐县环溪村从一个“污水靠蒸发,垃圾靠风刮”的村庄成为以莲文化为核心、三产融合发展的“网红村”;金华市浦江县新光村从昔日的“水晶污染村”摇身一变成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;台州市仙居县淡竹乡从“一产无依托,二产零工业”的贫困村化身为坚守“绿色公约”的生态旅游村……
15年来,在省委、省政府的持续推动下,深化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已成为浙江促进城乡融合的“牛鼻子”、推动乡村振兴的龙头工程。截至2017年底,全省累计完成2.7万个建制村村庄整治建设,占全省建制村总数的97%。
浙江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,也让“美丽生态”向“美丽经济”转化,推进了村庄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经济转型升级。据统计,2017年,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956元,连续33年居全国各省区之首,形成了“经济生态化、生态经济化”的良性循环。
持续接力不松劲,“三美融合”助振兴
如果说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是浙江乡村振兴的起步、发展乡村游的基石,那么“万村景区化”则是深入推进乡村旅游、助推全域旅游建设、打造“三美融合”的升级版。
去年6月份,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,要按照把省域建成大景区的理念和目标,深化美丽乡村建设,推进“万村景区化”。计划到2020年,全省1万个村成为A级以上景区村庄,其中,1000个村达到3A级景区村庄标准。日前,首批285个3A级景区村庄名单已经公布。而这些成绩,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上,更体现在清澈见底的河道里、万紫千红的农家院里、“一房难求”的民宿预定表里、村民日益丰满的生活里……
清明节前后,舟山市干览镇的南洞艺谷热闹非凡,来自周边省市的美术爱好者齐聚于此,用画笔绘出他们眼中的美丽新农村。村民邵亚琴说,自从获评文化创意小镇,乡里的文化气息越来越浓郁,仿古建筑、火车广场、壁画村、渔人码头等文化元素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写生。
在依山傍水的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金星村,以千年银杏树为标志性景点的乡村旅游风生水起。村民们利用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建设根杏大道,种下一大片银杏树苗,还把村里废弃的大会堂改造成农家乐。每到秋天银杏黄时,来金星村拍摄、写生、观景的游客挤满整个村子。
被誉为“最后的江南秘境”的丽水市松阳县,近年来积极推进“拯救老屋行动”项目。135座曾断壁残垣、斑驳不堪的老屋被修缮一新,吸引了越来越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重回故土,与家人在家门口吃起“旅游饭”。50多个破落山村又恢复了生机,走上振兴之路。
日前,浙江省委、省政府印发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(2018-2022)》,提出到2020年,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,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,广大农村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;到2022年,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,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高水平推进;到2035年,乡村振兴目标基本实现,全体农民共同富裕走在全国前列,农业农村现代化率先实现;到2050年,乡村全面振兴,全体农民共同富裕高标准实现,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水平实现。
“随着乡村旅游发展,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更加强烈,这将进一步巩固‘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’整治成果,进一步验证走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‘两山’理论的正确性。浙江将始终坚持生态文明理念,为乡村百姓打造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、再到美好生活的‘三美融合’幸福生活。”浙江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